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四百三十章 闲庭信步不掩叱咤风云(求订阅)

作者:小小鱼虾本书字数:K更新时间: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【努努书坊 www.kanunu.info)

    “处理好软组织的血运与形态,只是毁损伤清创术的第一步。这并不违背创伤的治疗原则。但需要我们在治疗原则基础上进行新的解读。”

    “切除所有必然的坏死组织,争取保留更多的‘非坏死组织’!”

    方子业继续往下翻了一页,上书下肢坏死的时间窗时间:“肢体动脉血管栓塞严重缺血4-6个小时,即可发生坏死。”

    “以上时间统计结果是我们创伤外科诸多前辈,在经历了数十万甚至数百万肢体坏死的患者后统计得出来的时间窗。”

    “这一个时间作为评判肢体发生坏死的客观标准是非常恰当的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,在理解这一条绝对标准后,我们应该去深入地了解,我们人体的机体组织,如果它在发生了严重缺血之后,断续地又恢复了血供的情况下,这样的‘间性’时间窗是否能被延长?”

    “甚至,能够让‘时间窗’重新计时,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手术时间?”

    方子业的声音并非慷慨激昂,也没有刻意设计一些钩子带动台下听众的悬念,就只是在平铺直叙。

    可不要忘记一件事情,那就是方子业将自己的基础理论加点到了5级。

    理论这个东西到了高深处后,很难被直接发现,也很难在临床中直接发挥逆转性的作用,只是这样深度的理论,会让方子业自己在基础理论中,能深入浅出,轻易地游走常见病种的各种基本原理。

    “在清创手术过程中,我们应该明白这么几个概念。第一,挤压综合征,第二,组织是否坏死,组织是否处于将坏死的状态;第三,暴力挤压导致的细胞溶解性坏死是即时的、不可逆的,缺血导致的局部状态紊乱,是属于可调节的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在清创的过程中,我们要一一对其进行分析。首先,挤压综合征常见于长时间的压迫性创伤,其本质是横纹肌溶解。”

    “这里有一個关键点,长时间的组织受压,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介导的细胞损伤,以至于细胞膜受损,细胞内容物渗漏,进入到血液循环后的再灌注损伤。”

    “因此,这一部分的组织,是绝对不能予以保留,而是应及时切除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再则……”

    方子业对于细致操作方法学,并未详细阐述,而只是讲一些原理性的、概念性的东西。

    讲者的分享,也要分一个轻重缓急,首先你要给别人展示的并非是高端的技术,新的操作,而是要别人了解,你到底在做什么,做了什么,做之后有什么结果。

    台下的听众,只有极少数的人才知道,你们在做的是毁损伤的保肢术,这个技术,是在理论上可行的,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推导过。

    如果不给别人讲明白理论上可行,那么就不具备可推行性,也很难吸引住别人的兴趣。

    当然,这些人最想看的,还是你做出来的结果怎么样。

    方子业用了三分钟时间,翻了六页的ppt,大致将毁损伤的清创术中要注意的一些理论细节描述清楚后,也就开始阐述结果了。

    “毁损伤手术的第二步关键,依旧是遵循创伤的处理原则,恢复血运,用各种方法恢复血运。”

    “血运通畅是肢体存活的关键,也是前提条件、如果患处以及患肢的远端血运无法恢复,那么其后果是灾难性的,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。”

    “恢复血运的方法,并不是本节分享的主要内容。”

    “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我们近期做过的三组病例的最终结果。”

    方子业的ppt翻动到了第15页,言初小女孩的第一次清创术前后的对比图,就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。

    第一张图片是新鲜的毁损伤,皮开肉绽,血肉淋漓,放在了左侧。

    第二张图片则是瘢痕化的皮肤,虽然瘢痕组织揪扯一片,但那一只‘观感’不佳的脚,并非是没了,而是实实在在地续接在了白皙的小腿下方。

    而且图片的内容是下肢悬空状,这代表,患者经历了手术后,患肢不仅活了下来,而且还恢复了一定程度的主动运动。

    与图片带给人视野的冲击相随的是方子业的配音,字字句句均不紧不慢地通过话筒扩散在会场里:“经过我们团队接近六个小时的努力,这一例‘标准化的下肢毁损伤’,最终成功的以保肢术告一段落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这并未结束,在第一张图片中,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,患者有大段的胫前神经的损伤。”

    方子业用激光笔示意了一下胫前神经残端在画面中的距离:“至少有八厘米左右的缺损,这显然不能一期进行缝合处理。”

    “各位老师同样可以看到,这些软组织经历了清创之后,所有肌肉的表层都存在着新鲜的切面,在神经受损,局部的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下,足踝部的肌肉粘连是必然存在的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接下来看两组功能查体视频。”

    方子业再翻动了下一个ppt,小标题很朴素,就名为“静与动”。

    然则,第一个没有去声音的小视频,就是言初足踝部主动和被动功能的查体。

    “没有感觉?没有。”

    视频中有一个白大褂用针尖扎了一下言初的足底:“不痛?”

    “不痛。”小女孩的声音传来。

    “被动活动明显受限,足踝部以下肌肉粘连性僵化。”

    方子业并未解释,而是点开了第二个视频,视频开幕是同样的一只脚,只是另一侧的形态会稍微饱满圆滑一点。

    视频开幕依然是白大褂戳脚底板:“有感觉吗?”

    小女孩的脚缩了一下:“像一只小蚊子咬了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动一动。跖屈。”

    小女孩跖屈了5°。

    “背伸。”

    小女孩背伸了8°左右,且踝关节的内旋外旋,足的内外翻,虽然不及正常人,但这些功能均已恢复。

    且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次的肌肉在收缩时在瘢痕皮下凸凹不平。

    这时,方子业才说了一句:“我们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只涉及保肢术,所以无关的话题,我们就暂时不予讨论了,如果各位老师、前辈、同道……”

    方子业才说了一般,台下不知道是某人没有素质地就飙了一句高音。

    “你不说你放个der的视频呢?钓鱼呢?”

    明显是一个脾气比较火爆的人。

    看似不知道是谁,但开骂之后,左右前后坐着的人转头转身围成了一圈叠圆,这大哥就被围在了最中心。

    方子业以及大会主持都看到了他,但方子业没予理会,继续说明:“感兴趣的话,可以在会后详谈或者以后有机会再详细交流,这里毕竟是会场,时间有限。”

    “今天我们的主题,就是‘标准化毁损伤’的保肢术治疗,其余的无关话题,就不浪费大家的时间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接下来看看我们团队做的第二病例,这个病例的难度要远高于第一个病例……”

    段宏其实也看到了飙高音的人,但这会儿只觉得这人眉清目秀,格外养眼。

    用一句比较时髦的话,挖坑不填,少活十年,方子业此举纯粹就是欠揍。

    自然啦,方子业是一个标准的学者,知道每一小讲,就只汇聚一个主题,而且在主题的过程中,毫无ps痕迹的对下一小讲的简单精彩内容进行预示。

    其实发表文章,也要看编辑是否对你的研究方向、研究内容感兴趣,如果正好投其所好,抓住了他的好奇心,那么你后续的投稿,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很多。

    如果说前期就是铺垫的话,那么来到了第二个病例后,就纯粹是‘装逼’环节了。

    方子业已经铺垫完成了什么叫毁损伤,什么叫‘标准化’毁损伤,第一例毁损伤的患者,不仅保肢术完成了,保下来的患肢还不止是‘摆设’!

    竟然还能恢复一部分的功能,这着实有点骇人听闻了。

    有了这个想法之后,会场上所有人都在期待,这第二例大腿部位的毁损伤患者,是不是也能够保住患肢,是不是也能够在保住了患肢之后,还能重建出功能来??

    前者是必然的,因为这是毁损伤保肢术的个人理解,但后者就未必了。

    股神经和坐骨神经一旦损伤,想要重建的难度非常大,这个世界上,有太多坐骨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堪其扰,疼痛难安,甚至瘫痪在床。

    方子业道:“这个患者的手术时长是第一例毁损伤手术的两倍。”

    “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是胯关节的损伤,其二则是他存在着骨缺损,很多肌肉的一期止点并无着落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个胯关节损伤的清创术,我们团队足足做了接近七个小时,后续的收纳,修型我们又做了两到三个小时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,在这个位置的损伤,其比较好处理的一个点就是血管比较单一,就是股动脉与腘动脉的续接,想要完成一期的保肢术,其难点并不是血运通畅,而是要将软组织处理好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是他保肢术后的图片,可以看得出来,下肢的形态是完整的,缺损的皮肤虽然仍存在,但二期予以皮瓣移植术处理,骨缺损的移植术治疗等,即可比较好的解决。”

    “估计各位前辈都很好奇他最终出院时的状态。”

    方子业又故技重施了一次挖坑不埋,直接将患者‘拄拐’步行出科室的图片放了上来。

    没有视频,但图片中,患者自己拄着拐杖,双脚着地,患肢前迈,健侧着地,这就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
    “这是我们团队的第二例毁损伤保肢术,保肢的结果还是喜人的……”

    方子业说到这里的时候,就发现,门后面挤进来了好几个陌生的老头,中南医院的熊志章和温东方老教授就在其列,另外几位,方子业就叫不出名字了。

    但这些人的到来,并没有打断方子业的继续分享。

    翻动着ppt,开始分享第三组毁损伤的‘逆袭之路’。

    ppt来到第29页后,即将进入到了尾声。

    方子业做的ppt总体并不长,就只有三十六页,最后一页还是感谢倾听的谢幕语,相当于就只剩下了七页的内容。

    在方子业放出第三个毁损伤病人的出院结果后,台下的人开始骂骂咧咧,东倒西歪……

    方子业即便是在讲台上,都听得到一阵阵破口大骂声。

    “要点脸吧?”

    “做个人吧?”

    “有没有素质啊,挖坑不埋,关键的一个字不提,不重要的一说一箩筐。”

    “讲一点干货啊……”

    方子业就假装没听见。

    着实不是方子业没素质,而实在是时间有限。

    这样的学术交流会议,哪里有人会拿着纯粹的技术在台上开讲的,真拿技术去讲,时间有限的情况下,搞了一个开头,就轮到下一位了……

    那才是真叫一个难受。

    懂的人能理解方子业,但也不妨碍懂的人在台下骂街……

    方子业的下一张ppt放出后,就注定是这一论的讲解,进入到了尾声:“take home messenge(核心要点)。”

    “根据本团队的经验,在此谨慎地做一些总结。如果要做毁损伤的保肢手术治疗,建议先确认好诊断。”

    “1.先从下肢的毁损伤开始接触毁损伤的保肢术。”

    “根据我们团队的经验,小腿及以下位置的手术时长大概集中在五到八个小时,如果是大腿部位的毁损伤,则会需要十二个小时左右,如果是跨关节的损伤,手术时长会延长至十六个小时左右。”

    “2.目前本团队并未对上肢的毁损伤进行保肢术治疗。”

    “因团队私下里对手术时长和手术流程进行预设时,考虑到手功能的复杂性数十倍于足部,手术时长可能会延长至二十多小时甚至更长,这需要一个超级大团队的配合。”

    “3.毁损伤保肢术的核心重点在清创,保肢术的理论重点在于血运。”

    “依旧是老生常谈,急诊创伤的直接核心是清创术保证局部软组织胚的完整性,可存活性。血运通畅是机体组织存活的前提条件。”

    三句话,每句话都配上了图片,这就来到了第三十二页。

    台下的喧闹声逐渐平缓,认真地看着台上。

    虽然方子业给出的关键信息是纯粹理论化的东西,但每一个病种的核心,仍然是理论作为骨架支撑,操作只是重复理论骨架支撑的临场表现。

    理论上都不成立的东西,想要操作出来,那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比如说永动机,总有人觉得自己发明出来了永动机。

    方子业继续语速平稳地翻开了第三十三页。

    三十三页是对于毁损伤治疗的后续展望。

    三十四页是对于毁损伤标准化治疗的团队人员配置的建议。

    第三十五页是对于目前团队所做毁损伤不足之处地一种反馈,指出了当前手术可以优化的地方。

    第三十六页,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!

    “谢谢各位老师、前辈、同道的倾听,以上就是我带来的关于我们团队近期在做的一些病例的分享。期待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,接下来还有二十分钟!”方子业的话音还在继续时,就被打断。

    段宏就拿起话筒打断了,说:“各位对于上午场下半场这么多讲者的哪个内容最感兴趣啊?接下来就是问答交互环节。我个人,先请求方医生不要下台,我有几个问题要问哦。”

    方子业偏头看向了段宏所在方向,三位主持都跃跃欲试着,很显然是有一肚子的问题想要提出来。

    不过,方子业还偏头的时候,环绕音箱中的熟悉声音扩散侵入到方子业的耳道:“大会主席,现在是问答环节,应该根据下半场的发言顺序,陆续地开始提问。”

    “根据这一次会议的议程安排来看,每个讲者最多只需要回答五个问题即可,这就代表着,我们这些听众,可以向每位讲者提问五次,是不是呀?”

    “我个人对下半场第一节韩先龙主任分享的话题很感兴趣,不知道我有没有机会能向韩先龙当面请教呀?”

    邓勇站了起来,非常主动且热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想法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邓勇的隔壁,有韩元晓,有袁威宏,有陈芳副教授,还有刚到的刘煌龙,都是跃跃欲试着。

    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笔记本,显然是登记了不少的问题,就方子业之前的讲者进行满打满问,把这个问答环节给拖延过去。

    邓勇的屁股一撅,段宏就知道他在拉什么屎。

    眼皮一挑,眉头一凝:“邓教授,这是学术会议现场,不应该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和想法吗?”

    邓勇则大大方方道:“学术交流,在于公平公正、自由自在,而不是所谓的大部分人的意见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学术是从众,那么学术就无从谈起。如果学术是以主流为尊,就谈不上创新和百花齐放。”

    “并且,不管是按照讲者出场顺序,还是按照资历排辈,也应该是有个先来后到啊。”邓勇笑眯眯地说完。

    就对方子业伸手一指:“伱这个小年轻不懂事儿,这讲者台你什么时候包场了?”

    方子业听完,马上就顺势走到了讲台的最中心,当着所有人的面,鞠了一躬后,化身一个乖乖的听话学生,端着电脑,从侧面下去了。

    方子业他又跑了!~

    现场众人,全都是哗然一片。

    这也太不要脸了吧?

    段宏还要说些什么的时候,邓勇站得笔直道:“大会主席,我要开始提问了,我已经迫不及待了。”

    段宏无奈啊。

    只能是让邓勇发言。

    然后韩先龙主任就不得不站起来,接受着在场所有人的关照,被迫营业起来。

    邓勇问了一个无关痛痒,但很难回答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韩主任,你们在做课题微创新的时候,立足的一个临床基点是什么呢?”邓勇说完,满脸都是期待之色,奥斯卡都欠他一座小金人。

    这怎么回啊,地级市医院里的临床课题微创新,是真的依靠了临床基点么?就好比毁损伤这样的,有一定的盲区,目前全世界都几乎没人做的临床盲区,被邓勇等人的团队挤了进去。

    但问题出来了就要有答案,不管答案好不好。

    韩先龙犹豫了十几秒,才谨慎回说:“邓教授,我们团队做这个创新,主要是基于,希望能够减少手术时长,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。”

    “但实际情况好像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啊?”

    “根据我的理解,你只是增加了质量,但手术时长、术后住院时间并没有特别点出来,这是没统计么?”邓勇问。

    场面到这时候,就有人看出来了邓勇的目的。

    估计是为了缩短等会儿方子业要面临的提问时间。

    问答环节总共才二十分钟,下半场共五个讲者,前面四个,如果每个人都回答五个问题的话,方子业就不用上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十一点五四十七,韩先龙主任才战战兢兢地坐了回去,额头上略有细汗。

    把话筒交出去时,他只觉得满是劫后余生之色。

    韩先龙从来没想过,自己所做的微创新,其实还有这么多不太妙的细节可以去抠,如果真的被有心人盯上的话,自己这么搞课题,非常有可能作茧自缚。

    然而,话题到了这里,邓勇以及韩元晓两人就坐了下去!

    袁威宏等人也没有再对后面的讲者进行问答,把整个问答环节,都转交给了段宏。

    邓勇自然要为方子业铺路的,但铺路的方式,并不是让方子业不被提问,而是要做给所有人看,大家都tm别太过分了,谁家没有一两个长辈。

    该问的问题就问,不要刻意为难人……

    方子业闻言靠墙而站的他,轻轻一笑。

    邓勇等人并排同时坐下的场景,深深地刻印进了方子业的内心深处。

    融入一个团队的好处,不仅仅在于团队给你的助益、资源,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,比如说让你有更足的底气,让你在关键的时候,不被欺负。

    段宏的声音再一次响起,才打乱了方子业的思绪,方子业偏头看向了段宏方向,段教授也象征性地再提问了现场,有没有其他人还对后续的讲者有其他问题,整个现场就变得鸦雀无声起来。

    这般后,段宏才说:“大家都没问题了啊?那我还有点问题,想要咨询一下中南医院的方子业博士。”

    被点名,方子业只能是从人群中再次往前走了几步,斜靠在了第二排的左手边,接过了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。

    笑出谄媚:“段老师,您请问,但请别问太难了。”

    自己与段宏之间的地位、影响力、人脉、资源差异等等,都完全不在一个量级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,都是要靠自己慢慢积累的,而不是一蹴而就,你有这样的能力,这些东西就能马上汇聚到你的身边。

    方子业的先行示弱,并未引起大家的不适,反而觉得方子业从刚刚的高高在上,再入人间,也不过是一普通少年,喜怒哀乐尽全。

    他也有害怕的人,也有尊敬的人。

    段宏的第一个问题,就很有刺激性:“方博士,你在你们团队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啊?”

    “在手术中,你又是什么位置?”

    段宏知道方子业在主刀。

    但其他人不知道方子业在主刀,而且手术记录上,也没有写,所以,方子业非常自然地回:“段老师,您这就是明知故问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就是博士刚毕业的学生,现在只是住院医师,自然是助手了。”

    段宏马上再问第二个问题:“嗯,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,你们团队做的第一个病例啊,你们团队是谁在主刀啊?当时是怎么想到去做毁损伤这个课题方向的呢?”段宏直接亮起了一把三千多米的大刀。

    言初的毁损伤手术,是谁在主刀?

    段宏、邓勇、齐乔文!

    没有方子业,那时候的方子业,清创术还只是个小弟弟。

    方子业能够上台,还是段宏提携,让方子业上台做骨折手法移位术。

    这个问题,很难回答,至少方子业需要思考几秒钟。

    方子业目光与段宏对视的时间,音箱里传来了邓勇和袁威宏二人的小声嘀咕声,仿佛是要站起来,把锅顶在了自己的头上。

    方子业听到几个音节后,就赶紧打断:“第一台毁损伤保肢术,主刀的人是邓教授、段教授和齐教授。”

    “之所以会考虑到往保肢术这个话题上走,是三位教授共同探讨之后,觉得有一定的保肢几率,就在临床中尝试着开展了第一台保肢术。”

    “五月份,邓教授、刘教授还有袁医生在经历了长达接近两个月时间的摸索和探讨之后,才行了毁损伤术后的功能重建术治疗。”

    “在整个过程中,我就是作为助手。”方子业最后再强调了一句。

    大大方方地就把事情的原委,都讲了出来。

    在场所有人听到这里,瞬间变得鸦雀无声起来。

    原来毁损伤的课题,是这么来的。

    但是,好像奇奇怪怪的问题又变多了。

    为什么中南医院会把它单独列出来?为什么同济医院和协和医院没有将它拧出来作为临床课题呢?

    方子业话毕后,感受到场面一度变得静寂后,仔细地想了一下,也没有说出来后面的话!

    你行你上啊,你们同济医院没有偷偷地做过毁损伤么?

    协和医院没有偷偷做过么?你问这些个有什么意义?你做的第一例毁损伤,邓勇也参与了其中。

    你们一起探讨的内容,每个人不能拿回来单独做了?

    如果医院里遇到了毁损伤,要么截肢,要么就给你段宏还有齐乔文打电话,让你们赶来中南医院手术?你们会随叫随到?

    当然,这些话,没有必要说出来。

    四周依然的静寂,并没有让方子业变得慌张。方子业这一刻,庆幸来作为讲者的人是自己。

    方子业足够年轻,所以可以足够不要脸,所以可以攀认很多老师,我就是个做事的,谁教的东西我都可以学。

    方子业说完之后,段宏的脸色从震惊中逐渐缓和,然后变得窘迫起来:“我的问题问完了,傅主任,秦教授。你们还有问题吗?”

    傅主任是宜市人民医院的主任,也是博士学历,目前有副教授职称,也是大会主持成员之一。

    秦教授则是省中心医院的骨科主任。

    段宏赶紧将问题交了出去。

    别看现在所有人都是鸦雀无声状态,等他们从方子业老实巴交的回复中回过神后,就该转换“讨伐”对象了。

    你段宏不能倚老卖老地欺负人啊,课题是公开的。

    只要别人不偷你的数据,不盗用你的核心技术,不是把你一脚踹开的,那么课题就不姓段啊,你搁这里问这些问题干嘛呢?

    是想要说,这毁损伤也有你段宏的份儿?

    要中南医院把你的名字挂起来?

    你一个创伤外科分会的主任委员,你咋这么玩不起呢?

    段宏一开始也没想到过方子业会这么大大方方地承认。

    而听到段宏把问题权交了出来,秦宇教授就直接问道:“方医生,我只想问两个问题,你只要比较简单地回答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,毁损伤这个病种,需要搭建的团队会很难吗?”

    “你们在成功地完成第一例毁损伤保肢术前,经历了大概几次截肢术?”

    秦宇的问题就比较接地气了,与方子业分享的东西息息相关。

    “目前而言有点难度,我们团队的第一例手术一开始积累的人手是非常非常多的,主刀的是段宏教授,齐乔文教授,还有邓勇老师,袁威宏老师等。”

    “在我接触的视野里,我们操作的第一例手术就保肢成功了,但在此之前,具体失败了几例,就超出了我个人的认知。”

    “在此之后,我们团队陆续接诊的八九例毁损伤,目前术后康复都处于预控范围内!~”

    “我相信如果要再搭建毁损伤的保肢术团队,比我们团队初建时,要容易得多。”

    “目前的数据有限,不具备统计学意义,所以我们并未对详细的技术、客观的数据分享出来,就是为了避免贻误大家!”

    “如果我们团队最后得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结果,探索出来一套可行性的毁损伤治疗方案和流程后,肯定会第一时间公开发布的。”方子业一边说着,一边立正。

    说完之后,就把话筒放了下来,彬彬有礼,并未紧张,也没有高声尖语。

    “哗啦啦啦啦!~”

    “啪啪啪啪啪!”

    场上的所有人,就再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。

    闲庭信步不掩叱咤风云。

    就连段宏,都再一次开口赞赏解释起来……

    (本章完)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